|
云龙山庙会:民俗的大舞台
发布时间:
2012/6/8 点击
1100
次 |
城南云龙山,是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游览胜地。山上山下,古迹栉比,风景宜人。山的西麓更有大士岩,为供奉送子观音处。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有观音会,俗称“云龙山庙会”。论规模与影响力,此会曾与城隍庙会,泰山庙会,五毒庙会并称为四大庙会,历久不衰。近年来,更是盛况空前,名播八方,成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最盛大的庙会。它不但是重要的宗教纪念,更成为集旅游商贸娱乐于一体的盛会,成为展示地方风俗与特色文化的民间节日。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,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,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,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,于是庙会便又得名为“庙市”,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。 随着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要,庙会增加了娱乐性活动,于是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内容。著名民俗学者李鸿斌曾说,庙会作为民间普遍的结社形式,展示民俗民风,有效地将人与自然,现实与历史,宗教与世俗,娱乐与旅游融合在一起,深受国人欢迎。据我市民俗学者姚克明介绍,在盛行崇拜观音的年代,众多妇女上山参拜,烧香磕头,求子祁福,形成庙会。后来,按神之诞辰祈求灵验之说,将会期逐渐定在农历二月十九9观音诞辰)这天。每逢灰期,赶会敬香,磕头参拜,许愿还愿者蜂拥而至。再有春游商贩凑热闹者争先攀登,致使山路堵塞,路外人满。旧时,赶庙会的摊点琳琅满目遍布山坡,以五彩缤纷,五花八门的民间工艺品和各色各样的儿童玩具最吸引游客。俗谣云;“木刀木剑红缨枪,桃红玉兔竹节龙;剪纸雕花印蓝布,糖人面塑喜洋洋。”各种小吃,衣帽鞋袜和家庭用具的摊点,也都是围满群众,嬉笑声吆喝声直传山下,吸引着迟来的赶会者。 庙会对一些老辈人来说,更大意义上是一种时代的安慰。很多在他们孩提时代出现的事物,现在已不复见。庙会在精神上安抚了老年人对往事的回忆,成为一种青春的纪念。而对年轻人来说,则可能是一种新奇的体验,因为庙会出现的传统技艺都是古老历史的路印,它们验证着“越是传统的,越是民族的,也越是世界的”说法。 据姚克明介绍,云龙山庙会大约有220年历史。初时还仅是一种宗教祭祀活动。古老的檐墙映衬着蔚蓝的天空,苍翠的碧柏守卫着神圣的殿堂。。点缀在红砖碧瓦间的,是熙熙攘攘的人流,琳琅满目的商品,特色迥异的各地小吃,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各种市井元素融汇成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,鲜明的民族特色绘成一幅胜景,堪称现代版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 近两年的云龙山庙会被移到了滨湖公园,旁边就是风景如画的云龙湖,湖畔还增加许多儿童娱乐设施,攀岩滑梯打怪兽……让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。在云龙山上,还有万人相亲大会等大型互动活动。 无庸质疑,作为一种社会风俗,庙会在千百年的发展进程中沉淀,凝结出特有的文化——感恩祁福,营造祥和,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。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,现代的庙会更是一种传统与创新的融汇,贯穿与庙会上的种种喜庆活动,依然是人们追求和谐,大胆创新的精神体现。也许这正是庙会文化的根基所在。

|
|